立法會日前舉行全體會議,辯論經濟財政範疇2021年度施政方針,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列席立法會,引介明年經濟財政範疇的施政方針及回應議員提問。
【發言全文】
司長,2020年對於澳門的經濟環境來講是沒有最差只有更差,受新冠疫情影響,本澳經濟由最高的增長一下子跌入最大的負增長,居民的失業率增長至4.1%,還未計上無薪假、未有登記的人群,這些數字化後的世界真不敢想像。當然這些並不是大家所想見到,也不能一刀切全入政府數,而您也只是初上任不到一年的時間,櫈都未坐暖,更不可能找您計數。司長,今天坐在這個位置上,大家都好理解今時今日好艱難,但再難都要頂硬上。好在,澳門過去幾屆政府居安思危,積谷防饑,剩下五六千億的財政儲備給新一屆的特區政府,起碼有錢在身,才能夠使特區政府那麼有底氣,一要用錢舉手就有,特區政府的積極財政政策才可以走得那麼順。
在積極財政下,特區政府先後出了兩次的經援措施,對此,廣大居民都比較認同,一些中小企業及基層市民都得到比較及時的幫扶,尤其是電子消費券措施對民生的穩定保障較大,但與此同時,也不能不見到經援措施在實行上的一些不足。如一些中小企業的援助,大家已在水深火熱之中,然而特區政府並不是以應幫盡幫的最大化,而是以稅務申報左限右限的中間化,使一些真是有經營的中小企業排除在外,而起到保就業的中型企業就以20人來設限,真是幫到有限,而一些的士司機作為自僱人士就更慘,一日三更,左一更右一更搏到盡去做替更,但政府就一句到底無得傾,再有聲明都無用,一仙一毫都申請不到。
這也難怪,社會上及殿堂上會有人話政府大小超,特區政府對於這兩次的經援措施是否真是要檢討檢討呢?今天疫情還在,還要常態化發展,社會對於疫情幾時先能過到真是不得而知,只能寄望政府再次出手,既然財政儲備都是澳門人的錢,特區政府為何還要左想右想,無話不做,剛才您回應就話無閂門,但又不明確表示要做,只是話要看環境再做。現時營商環境那麼差,一眼就看完,特區政府那麼多人那麼對眼,還要看多久呢?司長,希望第三次經援措施不要再拖,真是要快,否則中小企業春天未等到,冬天已不見!
社會明白經援是一時之舉,經濟的發展才是根本。在疫情常態下,經濟的恢復不可能一等再等,防疫及經濟是要兩手去做。特區政府在社會的配合下,防疫工作到位,這也為澳門經濟的恢復創造良好空間。
旅遊博彩是本澳的第一大經濟支柱,特區政府第一時間爭取恢復通關、第一時間爭取開放內地遊客,期待V型反彈,然而一切不似預期,現時旅遊客量的恢復速度慢,再加上內地政策的緊縮,大博企都受到大震動,中小企業能繼續捱落去的又有幾多呢?先不講小微企,就講一些中型的博企中介人及酒店業為例,這些都是要靠服務輸出,又不可能線上化,只有旅客落來才有得做,但是內地客來的量不夠,外國客連入都無得入,這樣的環境下,特區政府叫他們再等等,但要怎樣等呢?人工、水電費、租金樣樣都在,一話要減省人手保持元氣經營,特區政府就先拿他們開刀,比如,一些小食肆,原本聘請的外僱,做洗碗洗碟等較為厭惡性工作的,不理實際情況,幾乎一律得不到續期,造成人手緊張,這下就更死得人多,原先都可以開到門,現時連門都不用開。特區政府口口聲聲都話支持中小企業、關心中小企業,廣大中小企都想知到底特區政府支持在哪?
在疫情下以外需服務為主的旅遊博彩暫時難有新進展,要積極擴展內需。講到內需,從經濟比重來看,房地產業可以講是內需的第一位。大家都知道,房地產業不僅涉及民生發展,更大涉及經濟發展,房地產上下游行業眾多,由建築業、到銀行融資、再到專業的法律、工程服務等都和房地產業有關,拉動市場投資是比較快速。可以理解在各種因素下,過往房地產業出現了一些不健康的情況,尤其是在供需不平衡下使樓價升幅過快過高,令居民的安居受到影響。 特區政府也曾適時出招規限,但遺憾的是仍未能對症下藥,使房地產業在今天仍存在不少的問題,更導致整個行業發展停滯不前,不少的從業者大受影響,而樓價更在剛需的帶動下細價盤更不跌反升,進一步影響廣大居民的安居。司長,有問題就要解決問題,並不能視而不見。國家在堅持房子不是用來炒的大原則之下,有一些城市亦積極增加土地供應加快住屋建設,從供需上大力推動,以保居民安居,令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為何到了澳門就不可以呢?一提到拍賣土地,就話會推高樓價,按《土地法》的規定,澳門的土地要由私人發展就要公開拍賣,除了公共利益發展的用地。
司長,當時立法的時候,難道大家都不知道面粉與面包的關係嗎?相信並不是不知道,而是大家更加明白價格的高低與供需的關係才是核心所在,但看回今天的施政報告,對於房屋的土地供應,只有A區幾幅公屋用地,私人用地零供應,在這樣的發展下,澳門樓價又點會不高呢?廣大的青年人又如何上樓呢?行業又點樣可以有發展呢?內需又如何擴展呢?
【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回覆】
第二輪援助計劃用66億援助給了僱員及僱主,希望能解決他們燃眉之急,後疫情階段,要遊客恢復才能解決當前問題。根據商戶進場及離場的數字反映,反映大家依然對澳門市場有信心,因澳門每年有4000萬遊客,商戶離場後再入市場成本高,希望企業能面對難關。
政府過去的印花稅措施,是維持物業市場穩定,會觀察會否調整辣招;要做好土地規劃才有條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