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碧琪冀科學完善“四校聯招”計劃


發佈日期:2014 年 04 月 14 日
  • 分享至:

特區政府2014年施政報告提出:“構建本地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特區政府以‘人才建澳’作為基本的理念。把全面落實教育發展作為人才培養重要的途徑,將培養經濟社會進步所需的本地人才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人才培養與人才發展,必然成為未來特區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隨著人才發展委員會的設立及運作,相信有關的機制將得到進一步的健全與完善,更好的促進人才培養及特區長遠事業發展。


在人才培養與人才發展的宏觀背景下,我認為,今年2月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向社會宣告計劃於2015/2016學年推行“四校聯招”計劃在宏觀上值得肯定,因為首先它為我們提供一個充分檢視目前的整體教育政策的時機。雖然不難理解社會對於“聯招”存在的擔憂與爭議,譬如學生可能因考試分數而被標籤化,讓兩極分化更為嚴重,聯招“一試定生死”對學生構成更大的壓力等等,但是更應該理解到,澳門目前的教育制度確實存在急需加以改革完善的空間,一方面,非高等教育素質參差,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素質亦是如此,以至於對更為全面促進人才培養,建立資歷認證都存在制約。

1559113702294656.jpg



我認為,任何制度的改變,都有可能會有初期的不適應,甚至反感,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是否改變,往往得利弊權衡,尤其是考慮到整體優於局部、長遠優於短期。所謂“標籤化”問題,可以從技術上加以避免或降低影響。至於“一試定生死”,客觀而言是過分悲觀,簡單一點看,若將原本分散的時間與精力作出集中對焦,相信效果會更加理想,甚至可能不是增加壓力,反而有助減低壓力。至於有意見擔憂聯招會抑制多元人才培養,事實上,參與聯招的四校聲明就明確指出:“聯招考試並非唯一的錄取方式,各院校在錄取過程中除了審視考生的考試成績外,亦會因應各院校自身特色和所報讀課程的要求,加入其他考慮因素,以作綜合考量”。更何況,多元人才並非僅僅靠分數決定,更需要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才能實現,聯招,是為學生打開一扇方便之門。


事實上,現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聯招或統考制度,通過聯招或統考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考核,讓學生能夠在這個平台展現自身,也有助各方進行人才選拔。當然,我們也不可否認,人都有各自特色與專長,並非絕對得透過聯招考核才能算是人才,這正是聯招起到的對整體教育政策加以檢視的作用。未來,澳門將向著產業多元化發展,急需的是各類專業應用型人才,若能藉著更為科學合理的職業教育制度,將有助培養各類人才。本澳雖然設有職業教育學校,但所實行的教育與普通的正規教育並無實質差異,未見專業技術能力的著重培養。若能對此加以完善強化,有助青年學生更好的規劃生涯,助其成才。


社會對於聯招存在擔憂與爭議,恰恰充分調動起社會各界對於教育與人才培養事業的關心注目,並且更加需要認真檢視整體的教育制度。結合各方意見及前述分析,我認為,首先,面對社會上一些質疑和顧慮,當局應向社會詳細解說相關政策,讓他們知悉、瞭解政策內涵、目的、作用等,凝聚共識。其次,對於社會擔憂本次“四校聯招”計劃是否過速,則應充分提供政策落實時間表等,並且將利弊權衡予以公開並加以諮詢,做到科學決策。此外,“聯招”作為人才選拔的其中一個平台,對社會選拔優秀人才有一定的作用和功效。再者,可趁聯招之機,全面檢視整體教育政策,如可以借鑒周邊地區經驗,完善職業技術類制度,加強在職業培訓方面的資源投入,真正培養應用型的各類人才。我相信,可藉著聯招作為其中一個突破口,多管齊下進一步完善教育及人才培養政策措施,落實人才培養長效機制,促進社會長遠可持續發展。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