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階段的持續進修資助將由五千元增至六千元,以去年統計十五歲以上澳門居民五 十三萬人口計算,涉及公帑超過卅一億元,如何監管最受關注。議員宋碧琪認為,僅由處級的廿名全職人員負責處理該龐大計劃,一來反映人力資源嚴重不足,二來 凸顯政務不協調。當局應根據“持修”的可持續性,決定是否擴大投入科技成本以取替人力資源不足困境。
現時參與持修計劃的學員是否出 席,以在表格上簽署“與身份證相同的簽名”為準,對於當局解釋基於成本等考慮引入電子簽到技術未到時候,宋碧琪認為,政府錯在未能“轉換角色”,化被動為 主動。“規矩訂好了,如果政府時刻都要目及實,但係又唔夠資源監督,出問題必然歸咎政府。”她建議,當局首先要從持修計劃的可持續性思考成本效益,如果政 策屬於未來一段時間的中長期計劃,顯然投入大量科技成本提升電子監督,比人力資源成本更廉價、高效,當局應長遠部署;否則望天打卦,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不利於市場運作和政府工作。
涉及五十萬居民、最多可達卅一億元的項目,僅由處級機構的一個部門負責,宋碧琪直言此為體制上的弊端, 重申行政必須改革,政務協調合作,才能發揮制度優勢。某些部門“日日加班,累壞前線”,行政隊伍的士氣哪會高漲?部門之間的轉換和流動一定大,不利於穩定 政策執行。持續進修意願良好,但“做了工作,失了民望,也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