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社會文化司範疇施政辯論


發佈日期:2020 年 05 月 05 日
  • 分享至:


【施政辯論】宋碧琪關注醫護人員發展及提倡醫療保險 津貼居民

立法會昨日下午辯論社會文化領域2020年度施政方針,議員宋碧琪關注醫護人員發展及提倡醫療保險津貼,以增加居民保障等問題。


宋碧琪關注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努力抗疫,建議政府設立新的獎勵制度,嘉獎前線抗疫人員,以及會否適時檢討醫護人員職程制度,包括增設危險津貼。另外,她指去年開始為居橫琴的澳人提供醫保津貼,問可否對本地居民的全民醫療保障先行先試?




司長回覆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對前線醫護人員的獎勵方面,已向法務部門了解,關於第2/2004號法律《傳染病防治法》所提到的基金津貼是指非公職人員即非公立醫院人員,但重申會透過評核制度給予有關公務人員適當的獎勵,相信涉及榮譽的獎勵方面,現有機制能夠解決,承諾會著力為同事爭取。至於有關醫療保險制度,歐陽瑜表示,希望可以多聽大家意見,再進行更加深入的研判後才作最後決定。


關於醫護人員薪酬,衛生局局長李展潤表示,雖然衛生局無100點的危險津貼,但會以另一形式照顧醫護人員,如沙士之後,全衛生局人員有額外的人壽保險,亦有前線人員宿舍,保證人員的休息時間。至於提到醫生、護士薪酬方面,本澳入職起薪點較香港稍為高,但因為是公營系統特別職程,最高的薪酬點數都是受政府點數所限,故不能設太高。而專科醫生因要隨傳隨到、全天候命可享 50%津貼,加班亦會依法按小時補償及有設最高上限,以保證有休息時間。


至於公私營分流制度方面,李展潤稱,當局一直加大購買相關服務,近年購買服務佔總開支逾 10%,去年開始有一些白內障、假牙服務等,均是用購買形式去進行。未來亦會不斷尋覓非牟利機構合作,幫助分流公營系統服務。




發言全文


司長,在這場新冠疫情的戰疫中,新一屆特區政府一上場就善用科技,大大提高社會治理,更使居民得到大大的便利,這些實實在在的服務提升,社會也十分認同。司長,對於您的同事更加唔使多講,特別前線人員的醫護人員,最辛苦最危險的工作都是由他們擔當負責,行政長官多次公開表揚,社會各界更是充分肯定,立法會更通過了一個致意動議表達敬意,我也投了讚成票,對於接受治療的澳門居民更加是無言感激。對於全體醫護人員及廣大公務人員的辛勞付出,大家是看在眼裡、更感動在心中。



關注前線醫護人員




雖然特區政府多次強調要獎勵這些前人員,但無奈法制不配合,想獎勵都有限度,但是,司長,作為居民真是難以相信,特區政府在行政主導的體制下,還有做不到的事?司長,在今次的疫情中,我們有第2/2004號法律《傳染病防治法》,防疫工作才得以做到位及做得好,使疫情受控,我看到當中第28條規定到津貼和補助,裡面是包括前線人員,只不過要由專則的基金負擔,是否因為未有基金所以政府做不到呢?若果不是的話,那即是法律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區政府未來會否因應這個獎勵的問題而修法完善,令到往後有法可依、有法可行,實實在在將言語上的感謝表達到行動中,對前線人員付出有實實在在的肯定?



其次,雖然現時對前線人員難有物資的津貼,但對於榮譽上的肯定,是否又可以再做多一些、多走一步呢?我們現時是有第28/2001號行政法規設立勳章、獎章和獎狀制度,雖然沒有專門因疫情事件而設的獎勵制度,但這是行政法規,行政長官隨時都可以修改,不用立法會通過,是否可以用此來做一個獎勵呢?除此之外,裡面專有針對公職人員而設立的英勇獎章,每年一次,司長會否考慮提名有關醫護人員獎勵肯定他們的付出呢?



司長,講到這些醫護人員,特區政府不僅要獎,更加要顧。他們負責居民的健康安全,不計較個人得失,有病患到更是隨傳隨到,一台手術十幾個鐘都是堅持下來,為的都是病患早日康復。但是特區政府對他們又點呢?薪酬唔使多講,同其他地區根本就無得比,尤其是香港,津貼都少得過人。ON  call待命,津貼得雞碎咁多,OT爆鐘就更沒得計,工夫就做到唔停手,連抖氣的時間都無。


政府有一些政策真是好不合理,正如一間醫院當兩間用,當醫護人員是鐵打,這種爆燈的醫療服務對醫護人員不合理,對病患更是不公平,平時等到位都可以睇耐一些、問多一些,但現時排位有排排,排了這麼長時間才睇得個十零分鐘,問多一句的時間都無,這樣的醫患關係點會不緊張呢?希望司長,優先檢視的醫療範疇,真是能夠早日撥亂反正。對於這些醫護人員,特區政府也要公平一點,有一些部門就有危險津貼,為何同樣有危險又要待命的醫護人員又不可以有100點危險津貼呢?政府是否要適時檢討醫護人員的職程制度,讓有關人員可以得到公平發展呢?



關注居民訴求



司長,講完醫護人員的訴求,也要講一講居民的訴求。居民的訴求真是很簡單,就是希望能及早見到醫生看到病,但政府就一句到尾,公務人員、長者、小孩等群體免費,大病亦有免費的,只能到公立醫院睇,只有咁多的人口,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公立醫院,叫私家醫院、私人診所怎麼辦?如何平衡發展呢?要做的由公立醫院包攬晒,私家醫院根本無得做,雖然現時有分流機制,就是政府購買服務,司長剛才講到,政府有購買服務以分流人流,但現時的分流量仍然比較少、專科就更加少,未來將如何平公私醫療發展?會否再完善分流機制,尤其是專科分流,是否可以再做多一些,讓居民能及時看到病,醫護人員也不用咁辛苦,私人醫療機構也可以得到發展,一舉三得,為何不做呢?


另外,也要講一講醫療保險制度(全民醫保),政府已做了一個的諮詢報告,希望政府也可以提交一份給我們,讓我們有進一步了解。現時政府可以協助提供醫療保險津貼協助合資格的居民加入內地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先行先試,那對於本地的居民在澳門的醫療保障又是否可以先行先試呢?



追問部分



司長,今日亦受到一群受非法旅館影響的居民委託,還要感謝旅遊局的同事,無論打風落雨,還是日夜顛倒,只要有投訴,他們都立即跟進,即使現時法律不到位,都是堅持見一單打一單,令居民得到短暫安寧。司長,現時政府話要修法,對於居民來講也是一個好的信息,但希望能做到位,亦希望官員能多走下區與居民共同探討,多聽聽社會的意見再去做。


1588665680140941.jpg


  對於醫療保險制度,司長回應會研究考慮,對於居民來講也是一個信心期待。特別是50-65歲這群居民,他們的患病的風險也不斷提高,收到不少居民的反映會否考慮也參照津貼居住內地居民參與醫保的計劃,先行先試以醫療保險津貼的形式讓他們增加醫療保障呢?或者會否考慮以醫療券作為一個轉化,現時有1200元,建議可以研究作為醫療保險津貼。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