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人多車多路窄,常見人車爭路險象,令人膽戰心驚。近月何賢紳士大馬路鴨涌河公園對開路段開展行人天橋翻新工程,惟因替代行人設施設置不完善,造成不幸事故發生,一名途人遭的士撞飛致重傷,引發輿情熱議。
該工程開展時,當局僅在附近設置一條臨時斑馬線,當然初衷是想方便居民橫過馬路往來公園。然而,未曾料到的是,該路段根本不適宜臨時斑馬線設施。相關路段本身車流量大、車輛速度又快,兩邊行人路面甚窄,加上附近有公園、學校等,眾多學生長者出入往來,一般駕駛者不清楚或不習慣臨時斑馬線設施,往往會高速飛馳,很容易出現意外。
據了解,該路段在設置臨時斑馬線後,已經多次出現交通意外。過去曾發生數次旅遊巴撞到途人、多車連環相撞等事故,社會早已提醒當局有關過路設施存在安全隱憂,盼望能夠及早改善。可惜當局一直“斯斯然”,拖延太久未能跟進改善,直至發生日前的士撞飛女途人的事故。在意外不幸發生、社會強烈關注下,有關當局方才安排交通督導員協助途人安全過路,提醒駕駛者減速,設置臨時交通燈等。儘管措施是亡羊補牢,但社會更希望能夠先知先覺,畢竟預防勝於善後,走出“唔出事唔做嘢”的施政怪圈。
馬路如虎口,生命更珍貴。“以民為本、廣聽民意、擇善而從”,不應只是口號,更應確實地落到實處。“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有此經驗,當局應當吸取教訓,加派專責部門主動多落區、多審視該區以至全澳各區的馬路實況,持續改善有隱患路段。同時,亦要有規劃佈署,多一點細心,多一份安全,做好有效的人車分流,加強保障行人安全。針對斑馬線不讓行人的違例行為,應重點作出監察和檢控,務求起到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