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琪觀│評論】宋碧琪:放眼區域 解碼頭“產能過剩”


發佈日期:2017 年 05 月 25 日
  • 分享至:

官方近日宣佈,工程拖足十年、耗資近40億元的氹仔新客運碼頭下月一日正式營運。興建該碼頭的過程,可謂問題不斷,除工期延長,造價不斷飆升遭人詬病外,未來使用率如何,會否引致浪費,也成為社會存疑焦點。


根據當局公佈數字,新碼頭未來每日出入境處理量最高可達40萬人次,按此估算,一年內接待出入境旅客達1.46億,對比2015年本澳所有碼頭口岸使用人次,新碼頭容量將達到其十倍之多。以本澳客流現狀和城市配套,加上路氹旅遊娛樂設施陸續落成,離島人口增加等前瞻性條件來看,未來能否有足夠多客流去支撐新碼頭,實在是未知之數。

1495683453248963.jpg

新碼頭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設有127條出入境通道。

另外,現時內地各城市往來珠海有輕軌、高鐵,越來越便利,加上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周邊立體交通網絡不斷成熟,新碼頭能否肩負起海運客流的重要樞紐作用,的確面臨太多變數。

 

社會理解,木已成舟便沒有回頭路。面對本澳自身和周邊環境的起伏變化,今日的氹仔新客運碼頭或許已與過去定位不同,出現落差也屬正常。儘管如此,消極等待也絕不是正確態度。因應新形勢新變化,需要做的是及時轉變思維,調整戰略,與時俱進,化腐朽為神奇,變弱勢為優勢,這才是解決新碼頭可能“產能過剩的正確出路。

1495683613430746.jpg

氹仔客運碼頭六月一日正式啟用

涉及新碼頭未來營運,有兩個方向值得重視。在充分結合本澳五年發展規劃和“一中心、一平台”建設大方向基礎上,一是要持續加大政策研究,深化與中山、深圳等鄰近地區的海上交通對接,開發更多旅遊航線,並加強宣傳推廣,鼓勵內地遊客增加由海入澳,提高新碼頭利用率,同時紓緩陸路通關壓力;二是著眼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配合本澳海洋經濟、大灣區建設、港珠澳大橋通車等重大機遇,加大與周邊地區基建和旅遊合作,將碼頭打造成集觀光、休閒、文創、海洋娛樂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推動其發揮出更多經濟和社會價值。

宋碧琪 (澳門立法會議員)

刊登【澳門時報--民众琪觀】


放眼區域 解碼頭“產能過剩”.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