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交通事務局計劃調升街邊咪錶車位的收費價格,引起坊間熱議。誠然,有關價格已經近三十年沒有調整,再加上近年車位租金飆升,許多咪錶位更成為了不少修車、二手車公司的“私家位”,資源被不合理濫用。在改善交通、控制車輛增長的大環境下,調升咪錶位收費算是出師有名,但政府若只是一味靠調升收費控車,無其他作為,交通問題仍然是死症,對市民來講這調升變相是推高通脹,尤其是引發私人車位價格及租金的加價潮。
調升收費的目的之一是希望增加車輛停泊的周轉率,但根據現行法例,咪錶位違泊的罰金僅澳門幣75元,再加上提前繳交罰金之減免,實際罰金只有澳門幣50元,在違法成本如此低廉的情況下,即使大幅調升咪錶位收費亦於事無補。值得思考的是,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買車變得容易,再加上公共交通遲遲得不到改善,雖然養車成本高昂,但爲了方便出行及搭載小朋友,車輛已經從過去的奢侈品變成今日的家庭日常必需品,如果咪錶位收費價格按照計劃調升,直接加重市民的生活成本,亦無助舒緩民生怨氣。
日前更有調查指出,交通問題已成為民怨之首,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交通痼疾越解決越嚴重,當局至今無明確科學的頂層設計,施政也欠缺透明,改善交通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要充分進行科學分析,才能理性判斷,同時亦需要多方位多層次共同配合,只有當政策的出發點有理有據的時候,落到實處時才能有力有度。勿讓科學施政再次成為口號,希望當局能廣納市民意見,以民意施政,用數據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