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宋碧琪在書面質詢中表示,修讀博士等高階學位的本澳居民愈來愈多,從事學術研究的職業選擇氛圍愈來愈濃,希望當局交代未來在加快推動學術建設,培育更多本地學術人才方面的短中期政策安排及長遠規劃。
宋碧琪又提到,有意見反映不少本澳高校培養的博士人才,在本地任教十多年都未能有晉升機會,她質詢當局未來如何推動本地青年學術工作者有更廣闊的學術發展及職級晉升空間等。
以下為書面質詢全文︰
回歸以來,伴隨特區政府財庫盈餘增加,本澳高等教育事業迅速提升,在資源投放、高等院校辦學水準、受高等教育學生人數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快速發展。由於本澳地方細小,人口有限,高等教育發展起步晚,過去不少意見認為,大力發展高等教育事業,建設高水準世界性大學,必須注意把握好國際化和當地語系化兩個方面的關係,一方面,要引智聚智,引入國際化學術力量,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對本地中青年學術人才的培養和善用。
當然,在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戰略方面,近年來先後引進不少具有國際經驗、視野、高水準的人材來澳任教,充實本澳師資力量,整體提升了本澳高等教育多元化和國際化辦學特色。然而,國際化發展的時候,也不能只著重外地人才引入,更要加強本地人才培養,尤其是本地學術人才培育規劃方面。有意見指出,不少本澳高校培養的博士人才在本地任教十多年都未能有晉升機會,不僅大大影響本地學術人才發展信心,亦不利本澳高等教育立足本地、服務本地的發展需要,更大大造成人才外流。
現時人才建澳成為特區政府既有發展戰略,人才發展委員會亦正積極努力,採取多項措施,完善人才留澳和回澳發展的機制,這對於很多有志於從事學術研究的中青年學術工作者,是一個積極訊號。但在現有基礎上,如何進一步構建更公平合理制度,讓人才得以發展;及如何搭建良好發展平臺,讓本地學術人才以及在外學術專才,在教學、研究等科研等方面,有更多的參與和發展空間,是未來高等教育政策發展的重要方向。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隨著修讀博士等高階學位的本澳居民越來越多,從事學術研究的職業選擇氛圍越來越濃,請問,未來在加快推動學術建設,培育更多本地學術人才方面,當局有何長遠規劃,中短期又有何政策安排?
2、青年人才得到培育後,更加需要有施展才華的發展空間,尤其在學術研究方面,特別需要相關制度和機制的配套完善。請問未來當局有何進一步支持體系和行動計劃,推動本地青年學術工作者有更廣闊的學術發展及職級晉升空間等,以增加其工作動力和對發展願景的信心?
【資料來源︰澳門電台、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