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就業穩經濟】​宋碧琪籲大力支援企業力保就業


發佈日期:2020 年 05 月 16 日
  • 分享至:

1589605555591327.jpg



隨著本澳疫情受控,企業陸續復工,不少僱員收到的卻是放無薪假及停薪留職通知,面對收入減少,物價高企的現況,生活更艱難;部分中小企業停頓多月,資金鏈斷裂,即將衍生的結業及失業潮會對澳門經濟發展造成極大影響。


立法議員宋碧琪表示,明白資源要用得其所,但政府應更全面考慮,分主次重點傾斜,讓受影響的行業獲得支撐,達致“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目標。


宋碧琪表示,現時中小微企確實存在不少困難,自由行未開放、沒有遊客,各行各業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對於部分較為穩定的企業,有資金流仍可撐多幾個月,但疫情持續時間太長,企業“撐極都係有限”。早前政府推出的企業援助款項計劃,相信對20人以下的企業有一定程度幫助,但對於1人企業,老闆和僱員均為同一人,但老闆有經營負擔,實質上也是在打工,政府對其資助較少,只有1.5萬元援助金,與聘用1人僱員的援助金(5萬元)差距甚大。


其次,政府對20人以上企業的援助力度不足,只一視同仁發放20萬元援助金,即使是100人的企業都只有20萬元,企業所承擔經營壓力更大,她認為政府需因應實際員工人數、企業負擔程度,再細緻具體提供支援。

 


政策傾斜扶持行業站得穩

宋碧琪表示,本澳核心經濟業務都以旅遊、博彩為主,所佔市場比例、聘用員工比例較多,市面大部分行業都是“重災區”,且無法受惠於消費卡,在如此漫長的疫情衝擊下未必能夠支撐下去。隨著航空業、娛樂場陸續裁員,外僱都保不住飯碗,“佢哋辛辛苦苦來澳門搵份工,一炒人都係優先被炒”,他們在內地有家庭,一旦失業都難以找到工作,故有些外僱對特區政府的援助力度有些失望,但我們理解政府的政策,對援助對象要有優先次序。


有關大企業裁員是實實在在的例子,讓政府再思考對於會展、旅遊、零售、服務、運輸等行業,要如何支援到位,以解燃眉之急,讓這些行業可以堅持到自由行重開。歸根究柢,若特區財政儲備充裕,政府應積極考慮制訂傾斜政策支持企業,尤其是20人以上的,他們的勞動力負擔很大,一旦沒有資金經營引致結業,失業人數會更多;現時無論本地或外地勞工都有工作危機。“顧中間、失兩邊”,始終都會出現就業不保問題,甚至會引發社會危機,因此,政府要站高望遠,從支援企業入手,工夫做得更細緻,才能保住員工就業。


她強調,政府對外僱的幫助確實很微,但在大環境方面,政府可以在監管物價、擴充貨源方面多下工夫,利用制度優勢,爭取中央支持,確保民生物品的供應,從而緩解本地市民和外僱的生活壓力。長遠來看,盡快恢復正常通關才是關鍵,讓市場環境、經濟得以早日復甦,才保得住外僱和本地僱員的工作,齊齊有工開,生活才有保障。

 

新聞來源:市民日報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