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態化下,特區政府不斷加強促進就業工作。近年來,政府在持續推出帶津培訓計劃的同時,亦加大基建工程項目,以提升本地居民就業率,提振經濟市場。近期不少基建工程開工,對業界亦起到一定支援效果,但工程業界失業人數仍然較高。加上近期本澳連續出現疫情反彈,導致全澳封停將近1個月,中小企、業界再次遭受巨大衝擊,導致經濟市場不斷萎縮,社會呈現不穩定狀態,失業率、就業不足率開始浮現,未來就業前景依然艱難,為此,立法議員宋碧琪促特區政府適時檢討支援制度,讓業界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保障本地居民就業。
過去為達至「以工代賑」政策的目的,政府增加公共工程及基建項目數量,以擴大內需,增加就業空間,令本地居民就業得到更好的發展,短期雖有提升就業人數,但整體並不理想。有本地工程業界人士表示,政府近期推出不少大型工程基建項目,雖然為公開競投項目,但開標結構卻往往集中在一兩家外地公司,甚至有單一間公司就投到幾個項目,涉及60幾億,令業界有所質疑。
事實上,近年來,本澳的不少大型基建項目,幾乎被外來的大型建築公司所壟斷,壓縮本地中小企建築公司的生存空間,加上疫情波動,讓本地建築業雪上加霜。政府應適時檢討現時判上判機制,改善工程生態。有工程界意見指出:未來,政府有更多工程推出,應高度關注本地工程公司實際情況,在考慮工程判給的時候,多對本地企業進行評估,調整工程制度措施,以保障內需成效,為本澳企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為此,議員宋碧琪提出以下質詢:
1、政府早前表示,已將「僱傭本地工人比例」正式納入標書評審項目,以適當調整人資比例,鼓勵工程競投者僱用本地工人,平衡人資關係,以在公共工程黃金時期,為居民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及空間。然而,新一期就業不足人數仍有所上升,建築業界首當其衝,導致擴大就業措施成效不大。當局會否增加強制措施,規定最低本地工人比例,調整招聘比例,優先保障本地人就業,切實為本澳居民擴大就業空間?
2、政府表示,今年上半年採取合併施工後,道路工程共有58宗,已完成的大型工程有55宗,近期不少工程已近完結,為避免工程進入空窗期,影響就業市場,政府應加快工程批給,盡快讓新的工程開展施工工作。請問政府會否開展新一輪的抗疫工程計劃,澤及本地中小企業,以保障本地居民持續就業?
3、當局表示,在招標階段,會減少人為因素,保障標書評審的公平性。但由於建築工程指引不清晰,行政效率較低,加上工程法律滯後,市場過度競爭。有工程業界表示,本澳大型工程長期由大型公司承接,本澳企業只能做二判、三判甚至四判。加上中小基建工程項目過於集中在幾個工程公司承接,難以普及工程業界,致使建築業內外失衡,行業發展逐漸收縮。當局會否在未來的工程招標過程上,明晰及透明化招標及判給指引,檢討現時工程機制,改善承判制度,為業界創造更有利的條件,整體提升業界競爭力,讓業界走出去,參與國家發展機遇?
新聞:市民日報 澳門日報